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遏制危险因素,防患于未然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制定启动会会议纪要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9/5/20 19:41: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己成为全球和中国 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为进一步推动一级预防工作的进展,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内科杂志共同发起,多学科参与的《动 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项目于2009年4月12日正式启动。各学科著名教授如胡大一、潘长玉、崔丽英 、陈忠等及中华医学会出版社游苏宁社长共聚一堂,探讨《共识》的修订方案。《共识》的制定将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相关指南,对生 活方式的改善,血脂、血压、血糖的监测,阿司匹林的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指导临床工作者合理地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级预防。 重视一级预防,加强共识推广中华医学会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致开幕辞。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己成为全球和中国 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为进一步推动一级预防工作的进展,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内科杂志共同发起,多学科参与的《动 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项目于2009年4月12日正式启动。各学科著名教授如胡大一、潘长玉、崔丽英 、陈忠等及中华医学会出版社游苏宁社长共聚一堂,探讨《共识》的修订方案。《共识》的制定将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相关指南,对生 活方式的改善,血脂、血压、血糖的监测,阿司匹林的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指导临床工作者合理地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级预防。

重视一级预防,加强共识推广
中华医学会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致开幕辞。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我国尚 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指导性文件,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关共识,以提高中国医生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视,推动心血管领域的临 床研究和治疗进展。游社长讲到,共识的制定非常重要,需要多个领域的学者共同交流、研讨,然而,共识的推广和实践更为重要,临床医生 可借助《中华内科杂志》提供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更好地记录和推进共识,杂志亦可以更好地指导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二者相辅相长 ,共同促进共识的推广。一级预防势在必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涉及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及血管外科等多学科的疾病,来自多个 领域的心血管疾病专家就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级预防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积极行动,早期干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胡大一教授:动脉 粥样硬化性疾病具有漫长的发展过程,若能早期发现、干预,疗效和预后都比较好。但临床发现,许多慢性病在患者就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 治疗上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此,应加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对可控性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控制。共识修订的过程即是预防理念推广、 推进的过程,医务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将“预防”理念转变为实际行动,唤醒对自身健康重视的同时,提高全社会的心血管风险意识,这 是历史机遇,也是医生的历史责任。

警惕糖尿病
    “引燃”心血管疾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从糖尿病预防的角度谈论了 几点认识。首先,糖尿病呈“蔓延”趋势:我国大中城市患病率己达10.9%,总患病人数已达7100万;其次,糖尿病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关系密 切: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应重视糖尿病危险人群 ,早期实施干预。

加强构筑第一道防线,降低脑血管病致残率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崔丽英教授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 因素,近年来对二级预防所做的大量工作使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有所上升,幸存者多伴有躯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下降,从 而出现了情感、人格改变等精神症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积极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一级预防十分必要。

转变观念,全科预防
    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陈忠教授提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全科疾病,血管外科经常遇到同时伴有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 并发症的患者,这体现了多领域专家共同制定共识的必要性。此外,临床医生多注重治病,防病意识薄弱,尤其是一级预防,对此,陈教授希 望通过共识的制定,广大临床工作者能够转变观念,广泛地学习和交流,共同将疾病预防工作做好。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要点

一级预防的概念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腹主动脉瘤和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研究证实,在动脉 粥样硬化症状出现前的早期病理阶段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将延缓或阻止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即一级预防。动脉粥样硬 化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公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高胆固醇、 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和大量饮酒。除上述危险因素外,血小板的激活是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血管事件的最终共同环节,因此抗血小板治疗也是一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一级预防的措施上述危险因素直接导致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严峻形势。

    一级预防措施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阿司匹林的预防性应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抗血小板 药物,被长期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在一级预防中拥有雄厚的循证证据)等。此外,应对心房颤动、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肾功能损害和 肾脏疾病等特殊人群采取有效的监测及治疗措施。临床工作者要很好的理解一级预防内涵,同时教育患者,以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力争早期 通过干预手段降低总体事件风险。

阿司匹林
    在讨论会上施仲伟教授指出,《共识》与以往指南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手 段被单独列出,因为《共识》是针对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来进行一级预防,阿司匹林阻断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血栓形成的最终通路,是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不可或缺的药物,应独立成章。与其他药物相比,现有的多项指南和共识中阿司匹林均有明确的一级预防适应 证,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循证证据。6项大规模、前瞻性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临床研究(BMD、PHS、TPT、HOT、PPP及WHS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应 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可使所有心血管事件相对风险降低15%。由于阿司匹林有增加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的风险,《2008年 ACCP第8版抗栓和溶栓治疗循证临床实用指南》在强调阿司匹林一级预防重要性、提高推荐级别的同时(IIa类提高到I类),也强调要权衡获益 和出血的风险。建议阿司匹林用于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中、高危患者,对于10年心血管风险<6%的低危患者,出血风险与获益相抵,不建议 应用。该指南还明确推荐心血管一级预防单用阿司匹林,不需加用氯吡格雷(IA类推荐)。

    《共识》制定时应根据中国人群特点,应用风险评 估量表,划分低、中、高危患者,合理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关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合适剂量,现有的指南和共识如《2008年ACCP第8 版抗栓和溶栓治疗循证临床实用指南》和《2009年美国预防工作特别服务小组更新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指南》均建议为75~100 mg/d,值得我国《 共识》参考。加强一级预防,将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潘长玉教授总结道:“危险因素直接导致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严峻形势。只有坚持循证医学的原则,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合理使用循证药物,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临床 医生应提高对一级预防的重视,合理规范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从而完成我们作为健康卫士的神圣职责。”

版面编辑:张家程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