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CTCC2019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论坛:胸痛中心建设及优化之路—在探索中前行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9/9/1 13:36:34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我国基层胸痛救治长期处于缺标准、缺经验和缺指导的状态,因此,建设基层胸痛中心已经成为必然。

  编者按:我国基层胸痛救治长期处于缺标准、缺经验和缺指导的状态,因此,建设基层胸痛中心已经成为必然。日前,CTCC 2019基层胸痛中心建设论坛-MET胸痛中心建设经验分享会顺利召开。知名专家和专业团队介绍胸痛中心建设经验,帮扶基层医院,推动我国胸痛中心和急救体系的建设。
  
  向定成教授:探索模式——胸痛中心建设的从0到1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向定成教授从个人经验出发,分享了胸痛中心建设背后的故事。向定成教授指出,医疗体系存在多项需求,社区医院需要专家帮助解决急危重症及复杂疑难病例、专家需要扩大影响范围、心脏中心需要更多有价值的病例、患者需要更好的医疗服务。胸痛中心团队建设是基于共同的理念,追求共同核心利益,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资源整合有利于合作共赢,共同成长。团队相处过程中强调流程和制度,相互包容、相互体谅。向教授在建立胸痛中心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先救治后收费的问题、早期质疑反对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一一解决。最后向教授指出,规范发展,标准先行,建立中国自己的胸痛中心质量认证体系至关重要。
  
  王焱教授:众志成城——胸痛中心建设的力量协同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作为中国胸痛中心四家区域认证中心之一和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在区域协同STEMI网络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同时承担了大量华东区域胸痛中心建设的培训、推进、认证工作。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焱教授分析了胸痛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合作。所在医院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不仅在院内进行了规划调整,使患者D2B时间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试图整合厦门市医疗资源,改善区域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情况。通过云平台、远程会诊、信息共享的信息化系统体系,结合网络公众号,全岛AED地图、救心小柜,完成救心圈体系建设,在厦门市院外心梗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晞教授:星火燎原——胸痛中心建设的持续改进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苏晞教授就胸痛中心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发表精彩演讲。苏晞教授指出,持续改进是胸痛中心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是胸痛中心建设和认证的核心价值及精髓,持续改进是胸痛中心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胸痛中心建设的永恒主题。持续改进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首先,医院应制订促进流程改进和质量改进的计划和措施;胸痛中心根据当前实际情况确定本中心关键监控指标及质量改进计划,制订促进胸痛中心质量改进的重要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联合例会制度,典型病例分析会制度以及培训制度等,将计划逐步落实并进行效果反馈。胸痛中心持续改进过程中,既要给出持续改进的计划、方案和流程,也要展示出持续改进的数据趋势。最后苏教授指出,持续改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任何组织与个体进步和成功的途径。
 
  基层在急性胸痛救治过程中存在时间及地域优势,也是急性胸痛救治的主战场。本次大会基层胸痛中心建设论坛通过积极开展基层胸痛中心建设,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完善区域网络救治体系,有力地推进安徽及周边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工作,为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保障。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任琳琳



胸痛中心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